“一目均衡表”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(二十世纪三十年代)发展出来的技术分析图,在1936年一位日本交易者以笔名一目山人(Ichimoku Sanjin)发表.
一目均衡图有5组参数,基于各个长短周期的高低价格(周期长短可任意更改),提供明确简单的趋势判断。5组参数分别如下:
转换线(Tenkan-Sen / Conversion Line)
短轴快线 = (9日内最高价 + 9日内最低价) ÷ 2,以9日为一短线周期。
基准线(Kijun-Sen / Base Line)
中轴慢线(枢纽线)= (26日内最高价 + 26日内最低价) ÷ 2, 以26日为一中线周期。
迟行带(Chinkou Span / Lagging Span)
后移指标(后行时间)= 将今日收盘价往后移至一中线周期(26日)。
先行带A(Senkou Span A / Leading Span A)
前移指标A(先行时间A)= (转换线 + 基准线) ÷ 2,前移至一中线周期。
先行带B(Senkou Span B / Leading Span B)
前移指标B(先行时间B)= (52日内最高价 + 52日内最低价) ÷ 2, 前移至一中线周期。
云带/云层(Kumo / Cloud)
云带(抵抗带、阻抗带)= 先行带A与先行带B之间的区域。
传统上,一目均衡表以(9, 26, 52)三个计算周期,在1930年代,日本是每周有6个工作天,传统的系统以此基准为一个半星期(短)、一个月(中)及二个月(长)来计算。现今社会已经由6个工作天改为5日,因此有人提出一目均衡表的参数需调整为(7, 22, 44)或(8, 22, 44),然而一般图表软件仍以(9, 26, 52)为预设值。